黃河新聞網晉城訊 近年來,在許多文藝演出團體逐漸市場化,文藝演出更多地走向城市、走向劇場,到農村“接地氣”的演出逐年減少,而廣大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渴望一分也沒減少的境況中,58歲的山西省陽城縣演禮鄉新莊村村民吉紅傳,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文明志愿者服務的活動中,勇立在創建公共文化建設服務體系的潮頭,個人出資10萬元,購買音響、燈光、大合唱舞臺專用設備等舞臺設備,發起組建了以“唱響紅色主旋律、傳遞華夏正能量”為宗旨的陽城縣“鄉之韻”演唱團,深深扎根、穿行在家鄉的各個村莊,不斷傳播紅色文化,謳歌偉大時代,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最美志愿者”。
?7月5日,陽城縣鄉之韻演唱團在演禮文化廣場成功承辦了由陽城縣文化和旅游局、陽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演禮鄉黨委、政府主辦的大型陽城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我和我的祖國”專場文藝晚會,演出現場,人頭攢動,臺上臺下,千人同唱,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展示了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唱響了禮贊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悠揚旋律,展現了“悠然陽城、康養勝地”的美麗風采,演出了“文旅融合、文化惠民”的美好生活”。
被人們美譽為“最美志愿者”的“鄉之韻”的百余名演員均來自北任村、東莊村等12個村,還有的是村干部。為了保證節目排練和演出,他們像在田間勞作一樣,忘我而投入。養雞狀元成建民、養蠶種糧大戶于天興和開飯店的琚于社等人,為了演出甘愿放棄掙錢機會;泥瓦工張引社白天忙忙碌碌,十分疲憊,但從不耽誤一場演出;李素芳等人雖在城里打工,只要安排他們演出,不惜花錢打車到現場,從不提熱銷車票的事……短短時間里,他們就能熟練地演唱40多首紅歌、近20個舞蹈和多段現代戲唱段。
這支扎根在家鄉的?“文藝輕騎小分隊”,已遍布十二個村、超百人,帶動百姓從臺下走到臺上,使惠民、為民、樂民的文化活動與群眾文化精準對接,挖掘地域文化特點,唱響鄉情鄉韻,讓13000多名群眾在家門口欣賞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大餐。(福斌 陳來全)